WFU

網站頁籤

2020年4月14日 星期二

股價、棉花與亞當理論

作者:江孟庭




最近真的是太閒,所以趁機讀了不少財經書籍,但也因此得到裡不少啟發。而股癌的粉專也非常有趣,剛好在讀書中看到一些心得,就在這裡給出回應。

談到股性這篇文章。乍聽之下會很像玄學,但畢竟是個人們常常可以觀察到的現象。這種怪象,在看完<<股價 棉花與尼羅河密碼>>一書後,心裡有了新的解釋(假說)。

先說,我自己以前都玩中長期的(周~月為單位操作),而最近才嘗試以技術面做短期,結果不盡理想,還是靠去年十月陸續買進的黃金維持目前的帳上損益(大約+6~8%吧)。股市的不穩定性,其實大家都很清楚,然而這種不穩定中,是否又有些規律?

亞當理論有趣的提出,趨勢會延續,然後可以拿過去的走勢圖,做出鏡像圖型,預測未來的走向。時間越短預測性越強。然而,他只有提出這種發現,並沒有提出比較科學化的解釋。

但當讀完<<棉花>>後,整個茅塞頓開。這本書網路上的書評,大多只是說曼德博對於現行的預測模型認為不正確啦,股市基本上無法預測漲跌呀等等不著邊際的言論,也難怪這本書的討論竟然會比亞當理論少,甚至亞當理論還會比oo靠一檔xx賺進n百萬/千萬等的書籍。錢真好賺,我是說當老師唬爛。

回到買賣面,目前現有的工具都有其有效性的問題,然而真的完全沒效嗎?如果金融市場是完全依照效率市場假說(Efficient-Market Hypothesis),那股價只會有完整的漲跟跌兩種,根本不會有任何的套利空間。再者,貧富差距原本就不是鐘形曲線,那我們又如何期待股市漲跌也是呢,如果真的是的話,那應該長期而言,股價應該會回到原點。

市場的價值評估體制失靈嗎?其實價值本來就很難評估,到底一個蘋果值多少錢?本來就各說各話,而每個人的想法、喜好也不同。蘋果難說那就說一把香菜好了,我應該會出比較多錢買,真香!曼德博提出利用多重碎形去模擬金融市場的方式,著實給了一個很好的思考進路。

股票到底是誰在買,怎麼買,其實每個人都不同。有的人(自然人,法人)短進短出,有的只在關鍵時刻進出(國安基金等主權基金);而每個人的影響力(財力)也不同。然而,人的注意力都是有限的,因此一群人可能操作某一群股票,而這些大大小小的加總,形成了每一個商品的不同多重碎形圖像。然而,定價又要怎麼定?實在很難,完全建立在所有投資人的預期心理上。一克黃金到底值多少錢?如果在30年前,大概每盎司值400~700美金,而近連來則維持在1200左右。這波各國大量QE,導致前景未明,但大家擔心貨幣的購買力喪失而大量資金進入推升黃金,可能是這種心理的表現。

曼德博的理論,看似打響了金融工具的警鐘,但也讓我們發現可能賺錢(賠錢)的機會,個人認為反而不是壞事。雖說他身為數學家,更希望能找到預測的方法。而我身為心理學、哲學家,則是看到一絲契機,可以從分析群眾的心理面向著手,然後只要有賺到錢就可以在市場上找到看法的有效性驗證了。

帳單等這波操作完再p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