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網站頁籤

2021年8月8日 星期日

「既然都剃個光頭了,就來講點佛法吧」(一)

 作者:江孟庭


     京都學派的哲學起源於西田幾多郎對絕對無的考察,而為何對於”無”產生興趣,就要回歸到大約一百多年前的那個時代,西方的船堅炮利以及新時代的哲學思潮東漸,引發了遠東地區對於傳統文化的衝擊以及新的一波適應。

    在那個時代,漢學還是很重要,而詩歌仍未被人們遺忘,隨著學習德式(普魯士發明)的全民教育制度慢慢導入,越來越多底層貴族,貴族家臣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教育,再過十多年則漸漸擴及到全民。在那個時代,既有變動中的西方文明(開始出現各式各樣的”邏輯學”),也有儒學(以陽明學為主),佛學(也是各宗派林立),以及隨著維新之後加強的皇國精神(傳統詩歌以及山岳信仰)。在文化交融下,現象學-禪得到了一種對話的機遇以及提供了我們認識世界的進路。

    雖說九月才要開始正式的哲學碩士訓練,但認識京都學派已經7年以上,真正在做相關研究也有4-5年時光,當中佛法也還沒參透,但多少知道一點歷史緣由。也因此,對於失去信仰,傳統消失的當代,有時仍有點不太適應,但這也是一種世界的選擇與走向。因為是業餘的京都學派哲學研究者,對於其中佛法部分更加業餘,而且,傳到日本後的佛學宗派非常多元,因此我只知道可能比較接近密宗,以胎藏經為首的空海所傳教旨為起點,稍微領略過一些想法。

    當年空海到唐土短期留學(約三年期間)時,相對於當時流傳更廣且民眾動員力更強的淨土宗(後來被滅光光),直接找到當時密宗(尤其以金剛經為主)的,不空三藏(號"智藏")傳人惠果為導師,而後回到日本,開始了真言宗並且首推胎藏經的傳教之旅。簡單來說,金剛經以男性原理為主體,另稱金剛”頂”經,透過金剛杵突破雜念與煩惱,邁向智慧,發菩提心。而大日如來經,又稱胎藏經,主打女性包容原理,孕育萬物而生,發從內而生的菩提心。其中,大日如來得大光明遍照萬物,作為自性的無像法身存在。而這也引導了日後日本禪宗/神佛習合後的神道發展。



如果有任何發問需要討論,或是看心情更新。


2021年8月1日 星期日

等了一年多的持股操作

 作者:江孟庭





  這一年多來主要的操作結果就是在等待,過程中看到各種股票百花齊放,難免心癢難耐。但最後來是忍下來了。當初選股基本上是覺得不會在幾年內穩穩翻一倍以上的股票我不買,但這過程真的很難熬,尤其是隨著股價漲跌,會讓人懷疑自己是否眼光正確。持股配置目前主要有五檔,而買了之後也漸漸熟習每一家公司的業務,以及股性。
  
  從去年疫情導致大跌後回鍋股市,當初很擔心手感不好,所以一開始只有少量的練習,後來再約7月左右加到快滿倉,結果就盈來一個相對高點,真的有點難做,而且過程中,也經歷了幾次修正,甚至當初創惟(6104)還跌到49左右,損益來到-20%,真的會讓人擔心自己是不是哪邊沒看到,而且這檔又是相對重倉的持股,原始約占了總持股25%左右。雖說因為是跟著大盤跌所以相對沒那麼擔心,而事後的一個月左右,又慢慢回到了之前的盤整位階,公司也沒有太大的負面/正面消息出現,因次才比較安心地繼續抱著,雖說因為之前區間整理太久,如果有強拉也已經興奮不太起來了。結果就迎來了幾根連續漲停,到覺得差不多反映了今年業績的位階。而後,開始思考減碼。

    剛好,元太(8069)也在達到我均價的一倍左右,因此也跟著減碼一部分。而目前,兩檔持股已經來到0成本,可以更安心地繼續抱著,元太的目標價現在心底還沒有很確定,而創惟我大致上有幾個參照點與想法,但現在去追,過程絕對會比在盤整區間買還震盪且辛苦,一年來已經洗掉不知道多少人了。


2021年7月18日 星期日

時光飛逝,一年來的雜感

作者:江孟庭

    離開拉菲爾人本診所,到台大核子醫學科當住院醫師也已經快要一年,除了要升上R2外,也準備要身兼CR的工作,現在一切都在交接中,8月就會正式接手。有時回想起來,還是覺得自己怎麼會在這裡,當年規劃的路徑,雖說方向,想達成的目標沒太大變化,但走的路卻有了180度的大轉變,從地方診所到台灣的學術殿堂,從精神科到核子醫學科,或許,人生真的很多事情是計畫比不上變化的。然而,計畫還是要做,被追稿的日子依舊。從學術稿到翻譯稿,中、英、日夾雜的主業/副業,有時冷靜一想,幹嘛要讓自己這麼累。 CFA考試因為疫情延期了,暫時取得了一個時間空隙,然而9月開始清大哲學研究所也要開學,總是充滿各種挑戰性。也因此在思考是否這邊也該稍微除個草,多寫些廢文發表言論,好像是大多數自認為哲學家的人士常做的工作。也許之後又會懶而荒廢吧!而現在網路足跡也是有好有壞,雖說平時應該沒人會注意,但如果不小心出名了,還會被挖出來,再加上接近選舉,再開放性的社會就會有各種輿論操弄等等,不小心沾到風向也會很麻煩。但或許這也只是懶得筆耕的藉口,所以就逼自己多嘗試了。 筆耕,又或許有更多模式,不一定要像現在最便捷的方式,但學術文章越來越廉化,Impact factor通膨,雖說在台灣因為國際政治因素而有點走反方向,結果這跟財經市場也好像。有的國家通膨,或是進入惡性通膨,卻同時也會在世界的另一個角落看到無可救藥的通縮現象。雖說在<<通膨的真相:透視物價漲跌、利率升降背後,你我誤解最深的經濟現象>>一書中,有講到對於科技發展所造成的通縮我們不應該視為畏途,且現行的評價制度很可能忽略了這塊。我也對坐這的看法頗為贊同。但社會科學的事情,某面向上就是很難在封閉系統操作,因此會造成多因多果的可能,解釋上變得非常歧異且多元。 至少,在投資市場打滾,有一個絕對的衡量指標,就是賺錢(要贏過長期大盤),而且在資訊爆炸的當代,過濾垃圾資訊以及準確預測未來變成一項很重要的技術。過去一年也想說趁大盤殺低的機會開始復健股票操作,從小額到最初10倍的操作資本額,雖說中間經過不少波折,且很考驗定性與耐性,目前成果也還過得去,最少也幾乎都有30%以上的資本報酬率,且仍穩定成長中。所以多少對自己看未來的眼光也稍微有一點信心了,雖說基本上都是看到1年後。 因此,來除草除草XDD

2020年4月14日 星期二

股價、棉花與亞當理論

作者:江孟庭




最近真的是太閒,所以趁機讀了不少財經書籍,但也因此得到裡不少啟發。而股癌的粉專也非常有趣,剛好在讀書中看到一些心得,就在這裡給出回應。

談到股性這篇文章。乍聽之下會很像玄學,但畢竟是個人們常常可以觀察到的現象。這種怪象,在看完<<股價 棉花與尼羅河密碼>>一書後,心裡有了新的解釋(假說)。

先說,我自己以前都玩中長期的(周~月為單位操作),而最近才嘗試以技術面做短期,結果不盡理想,還是靠去年十月陸續買進的黃金維持目前的帳上損益(大約+6~8%吧)。股市的不穩定性,其實大家都很清楚,然而這種不穩定中,是否又有些規律?

亞當理論有趣的提出,趨勢會延續,然後可以拿過去的走勢圖,做出鏡像圖型,預測未來的走向。時間越短預測性越強。然而,他只有提出這種發現,並沒有提出比較科學化的解釋。

但當讀完<<棉花>>後,整個茅塞頓開。這本書網路上的書評,大多只是說曼德博對於現行的預測模型認為不正確啦,股市基本上無法預測漲跌呀等等不著邊際的言論,也難怪這本書的討論竟然會比亞當理論少,甚至亞當理論還會比oo靠一檔xx賺進n百萬/千萬等的書籍。錢真好賺,我是說當老師唬爛。

回到買賣面,目前現有的工具都有其有效性的問題,然而真的完全沒效嗎?如果金融市場是完全依照效率市場假說(Efficient-Market Hypothesis),那股價只會有完整的漲跟跌兩種,根本不會有任何的套利空間。再者,貧富差距原本就不是鐘形曲線,那我們又如何期待股市漲跌也是呢,如果真的是的話,那應該長期而言,股價應該會回到原點。

市場的價值評估體制失靈嗎?其實價值本來就很難評估,到底一個蘋果值多少錢?本來就各說各話,而每個人的想法、喜好也不同。蘋果難說那就說一把香菜好了,我應該會出比較多錢買,真香!曼德博提出利用多重碎形去模擬金融市場的方式,著實給了一個很好的思考進路。

股票到底是誰在買,怎麼買,其實每個人都不同。有的人(自然人,法人)短進短出,有的只在關鍵時刻進出(國安基金等主權基金);而每個人的影響力(財力)也不同。然而,人的注意力都是有限的,因此一群人可能操作某一群股票,而這些大大小小的加總,形成了每一個商品的不同多重碎形圖像。然而,定價又要怎麼定?實在很難,完全建立在所有投資人的預期心理上。一克黃金到底值多少錢?如果在30年前,大概每盎司值400~700美金,而近連來則維持在1200左右。這波各國大量QE,導致前景未明,但大家擔心貨幣的購買力喪失而大量資金進入推升黃金,可能是這種心理的表現。

曼德博的理論,看似打響了金融工具的警鐘,但也讓我們發現可能賺錢(賠錢)的機會,個人認為反而不是壞事。雖說他身為數學家,更希望能找到預測的方法。而我身為心理學、哲學家,則是看到一絲契機,可以從分析群眾的心理面向著手,然後只要有賺到錢就可以在市場上找到看法的有效性驗證了。

帳單等這波操作完再po

2020年3月25日 星期三

關於黃金

作者:江孟庭


  搬家後剛好得到了一個空檔。由於疫情導致門診數減少了,所以現在時間多得很。但隨著疫情升溫,人心的浮躁很難控制,很可能只會越來越嚴重吧。
  先說近期的投資規劃,起跌左右,系上男生出現了許許多多的股神,可能是剛開始工作得到人生的第一桶金,又遇到十多年一見的時局變動,然後醫療的未來大概就...一個穩定的工作。因此嚮往著財富自由的各位就邁向了美股的偉大航道。
  而我...剛好在2018年的4月左右將美股帳戶清空了。剛開始過去是4000USD(0.29換的),回來了大約4800USD(扣掉各種手續費後,其實水錢也很傷要特別注意),小試身手了幾年,覺得大賭場對身心太不健康了,而且還有匯差問題太多不可預期又對人為操縱很敏感的變因,那時又還在升息循環,很開心的放了2.6%的定存,大概這幾個月會到期吧。這段時間學最多的大概就是心態以及一點點的操作經驗吧。
  在10月開始,就默默買入了黃金存摺,從1498買到1431,而後漲了一小波也沒賣。雖說沒有想到回檔這麼大,但對未來還是看漲的。在上一波回漲,有加碼買了今年的袋鼠金幣玩具。實體跟存摺盡量維持1:1的比例。存摺的買賣價差約為1.5%,比股票貴了不少,但好處在於可以兌換出來以防萬一時需要。



  然而也因為這波,讓過去只從消息/基本面分析操作的的我也覺得該學一點點技術方法。所以之後可能會在過程中嘗試進進出出。而主要內心目標價約為,1800左右減碼,2000左右減碼,2400左右等到回檔回1500上下。
  然後,技術分析的方面,嘗試在這波反彈稍微做一下0050,短線就會出掉了,再看看結果如何,根據過往國安基金的勝算,應該還算可以期待。
  上一波跌下來,仔細看一下三個月的操作,其實多少還是有虧到。以實現損失約8%......雖說如果沒有照紀律會更慘就是。





  趁這段時間,就多讀書吧。坦白說是被北齋的封面吸引到的,但內容講銀行/金融史真的非常鉅細靡遺。從達文西(李奧納多)的父親開始娓娓道來......果真有錢人才能搞藝術呀!
  結果說好的詩詞賞析............反正這部落格也沒啥人在看就是!

3/26 更新,偷雞不著蝕把米的丟了1000元。看來短線就別碰了ˊAˋa


2020年2月18日 星期二

新型冠狀病毒的臨床防疫、居家對策(翻譯)



作者:高山義浩


新型冠狀病毒感染(COVID-19)的臨床表徵,大致上已漸漸被大家所了解。透過了解敵人的樣貌,就能制定相應的作戰方針。為了疫情的控制,在疫情初期的封鎖(爭取時間),這可以說是發生早期的要達到的首要目的。而後是疾病開始進入流行時,個人、家庭、學校、機構、醫院、公司行號......應該進行的準備。


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臨床表徵可大致分為兩大類:

第一種是為時一週、類似感冒的症狀,接著就痊癒了,這樣的輕症患者佔大多數。雖然是新型冠狀病毒的感染者,但沒有嚴重的發病症狀,就像一般的感冒。差別在於普通感冒大約2~3天會痊癒,新冠病毒的感染症狀持續時間較長。

第二種是持續一週左右類感冒的症狀,伴隨倦怠感和呼吸困難;部分人會出現浮腫或嚴重的下痢等症狀。這種病程在高齡或有其他共病的患者比較常見,但也可在健康的壯年病患發現這樣的病程;兒童則幾乎沒有觀察到這樣的狀況。

從感染病毒到發病平均約有5日(1~11日)的潛伏期,病程進展到需要住院的重症約需要10天(9.1~12.5日);目前認為傳染性最強的時間帶約在發病後3~4天,但重症化的病人即使已超過這時間仍保有高度傳染性,住院後可能引發院內感染。

年輕和高齡的病患病程不相似,重症化和致死率也應該分不同年齡層討論。另外,目前雖然沒有以年齡分層的流行病學報告,但以個人(高山義浩醫師)粗略的印象,年輕患者轉重症和死亡率趨近於0%;然而另一方面,高齡患者則約有10%會惡化為重症,死亡率則約1%。這僅是個人粗淺的估計,但請將需要看護的老人或入院病人,視為高風險族群。

綜合以上,來談談現階段應該注意的事項。現在對於流行的防範已經漸漸不是主要的目的了(雖說該做的還是要做…)。接下來的更重要的是如何減少重症的病人,特別是盡可能的投注全力減少因新型冠狀病毒造成的死亡。

也就是說,要盡力避免年長者和有基礎疾病的人受到感染。並且要盡力的預防院內感染。所謂有基礎疾病的人,包含糖尿病、高血壓、腎臟病等需要長期服藥的慢性病患者,以下將這些人稱為高風險群。

家中有高風險族群的家庭,為了避免把病毒帶進家中,建議在玄關放置消毒用的酒精,進門當下,請徹底的進行雙手清潔。買不到酒精的話就用濕紙巾或手帕代替(聊勝於無,有總比沒有好);總之,一定要在門口就先消毒雙手,等進門又到處摸摸了門把等東西後,才進到洗手台洗手,這樣為時已晚。

同住的家人如果有感冒症狀,在痊癒前應該避免和高風險族群進行接觸,病在家中進行隔離。感冒的人在離開房間時務必戴口罩、用酒精消毒手部,盡量不要在房間外到處亂摸,如廁後一定要用酒精和紙巾消毒有接觸過的地方,洗澡的順序也盡量排在最後,絕對不要共用浴巾。

大概發病後一週左右請努力採取這樣的隔離措施,如果隔離上有困難,請考慮暫時讓高風險群者疏散到親友家。

另外,請避免只是感冒症狀,卻為了確認是否為新型冠狀病毒而到急診求診。一來因為急診有眾多狀況不佳的高風險族群就診,請不要傳染給他們。另一方面,急診有也可能真的有重症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,原本只是「普通的感冒」卻到急診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回家。

病毒流行期間,高風險族群的人請盡量在家休養、避免和人群接觸為最重要的。為了降低去醫院感染的風險,每個月的定期回診改為三個月一次、延長慢性處方簽等都是可以考慮的。請與自己的家庭醫師討論看看。


年長者的養護機構的感染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一環。100位居民的機構如果爆發新冠病毒感染,要做好至少30人以上發病、10人以上需要送急診、數人死亡的準備。為了避免這樣的事態,要盡全力做好感染管制措施。

感控的第一步是避免外來病源入侵,流行期間原則上停止所有探視,親屬帶東西來也盡量搬到玄關就好,不得已需要探視的場合則應該在玄關徹底消毒雙手、避免進入浴廁等公共空間。

機構職員的部分,在入口處消毒手指是必要的,另外每天早上應該由管理者統一測量體溫而非自行管理;即使只有輕微的症狀也絕對要在家休養,千萬不要來工作;如果在工作中出現症狀,也應該馬上返家休養;再說一次,絕對不可以讓有症狀的人和機構居民接觸。

在病毒流行期間,要做好機構人力減半的準備;在這樣的時候,不是要將所有的業務都繼續下去,依照現場的判斷做覺得當下該做的事;而要確定好優先該做的核心事務,在居民的配合下,如何將業務精簡化是決勝的關鍵。

另一方面,長照機構最困擾的應該是日間服務;非機構住民要做到徹底的感染管控基本上是不可能的。日間照顧到底要如何運作呢…。最好的處理方式,應該是在疾病流行期間暫停所有日間照護服務。

當然,暫停日間照護需要用居家訪視來取代,讓原本日間照護的職員改為巡迴訪視,這樣增加的工作量不可能由單一機構負擔;我想應該是由鄉鎮市區的衛生部門主導,盡早與公所進行對話與協商。請現在就開始進行洽談。




===
【注1】
本文和所附的圖表皆為不主張著作權請大家自由使用。引用者可依照自身情況因地制宜進行改作,然而更動的部分請不要使用本人(高山義浩)的名義,謝謝。


翻譯、引用自高山義浩醫師臉書,已取得當事人同意。
迄2020年2月18日 13:32


譯者:陳虹儒
校對:江孟庭


2020年2月7日 星期五

20200207 時事小感,關於木馬班機

  關於國台辦突然要讓湖北的台胞回台。相較於一開始的那種強硬不給,現在是強硬要塞。先不講政治計算,讓染病後再送回這種太高明的計畫。如果真的這麼高明也不會搞成這樣就是......。我想可能可以由此側面觀察,包括方艙集中營等等。可見湖北的醫療以外,連軍事動員都已經無法控制疫情。
  
  接下來應該也會加大各國撤僑,甚至是半強迫的幫助各國把僑民撤回。而湖北境內很可能會出現一場人道悲劇。加大進行簡單檢疫,任何發燒的都直接強迫進入集中營。甚至順便清理一些政治犯。彌留之際直接焚燒。而這些都會出現在趕出所有外國人,媒體,並且斷網之後。反正清理完只要說都是因為疫情因素。而黨的領導非常果斷以免影響其他省分。對其他省分的人而言,也可以滿足一種報復心理。用以控制輿情。

  之後會出現的是非常殘酷的,因此甚至連現在已經染病的台籍人士,也會盡力的運送出境。其他國家亦然。原本,不許台灣人撤離的原因,除了政治考量,相信也還是政治考量。但主要的政治考量應該是展現國力,因此在當地醫療(包括軍事、各地協助支援)還沒完全潰敗的情形下,給予受感染的樣板台灣人最高級的對待,或許能夠達到很好的外宣效果。我想這是原本預期的。然而這過程,在在果於高估該國的醫療、動員實力。以及對傳染病的土包思想,認為封閉邊境即可達到效果。然而真實世界並不是如此,人們有各種求生、陷害他人等本能。每次大型事件爆發,都可以看到人性中最真實,最善良以及最邪惡的一面展現。
  
  而後的發展,大概不出以上幾點。當死一個人的時候,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活生生的人,甚至是一個家庭;然而當死一萬人時,我們看到的就只是數字。對於中國政府而言,相信他們現在看到的也已經是數字了。他們更在意的,應該會是維穩,以及未來的經濟問題可預見的壓力。然而,即便以暴力手段將所有可能有疫病的病人如牲畜般趕盡殺絕,這樣體制所帶來的不穩定性,已經在在影響了全世界的觀感。當然也因為人力成本的上升,工廠、產業鏈的轉移一定勢所難免。而這樣的疫病,由於無症狀、輕症且具備傳播力感染者的存在,對於軍隊的集結也會有很大的影響。

  可以預見的,未來數年一定是個大時代的變局。


   和平島的外海.......恩!


  最後,一點碎碎念的人間觀察。口罩的佩戴,反應出的比起理性的防疫,更多是感性的不信感。因此,反而在熟人面前會鬆懈,而最可能影響到的反而是最親近的人。再者,其實醫療口罩主要的目的與功能應該是保護他人。當大家都戴口罩時,自己真的安心許多。
  而最後這批撤離,相信政府也不會擋得住,除了國台辦的藉口外,應該還是已經失控到連軍隊都難以管理,所以才加大各國撤僑動態,也為了之後清鄉做準備。如此一來,醫療人力絕對匱乏,很可能會從各家醫院徵調PGY人力(然後列入明年評鑑項目)以應對吧......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