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江孟庭
搬家後剛好得到了一個空檔。由於疫情導致門診數減少了,所以現在時間多得很。但隨著疫情升溫,人心的浮躁很難控制,很可能只會越來越嚴重吧。
先說近期的投資規劃,起跌左右,系上男生出現了許許多多的股神,可能是剛開始工作得到人生的第一桶金,又遇到十多年一見的時局變動,然後醫療的未來大概就...一個穩定的工作。因此嚮往著財富自由的各位就邁向了美股的偉大航道。
而我...剛好在2018年的4月左右將美股帳戶清空了。剛開始過去是4000USD(0.29換的),回來了大約4800USD(扣掉各種手續費後,其實水錢也很傷要特別注意),小試身手了幾年,覺得大賭場對身心太不健康了,而且還有匯差問題太多不可預期又對人為操縱很敏感的變因,那時又還在升息循環,很開心的放了2.6%的定存,大概這幾個月會到期吧。這段時間學最多的大概就是心態以及一點點的操作經驗吧。
在10月開始,就默默買入了黃金存摺,從1498買到1431,而後漲了一小波也沒賣。雖說沒有想到回檔這麼大,但對未來還是看漲的。在上一波回漲,有加碼買了今年的袋鼠金幣玩具。實體跟存摺盡量維持1:1的比例。存摺的買賣價差約為1.5%,比股票貴了不少,但好處在於可以兌換出來以防萬一時需要。
然而也因為這波,讓過去只從消息/基本面分析操作的的我也覺得該學一點點技術方法。所以之後可能會在過程中嘗試進進出出。而主要內心目標價約為,1800左右減碼,2000左右減碼,2400左右等到回檔回1500上下。
然後,技術分析的方面,嘗試在這波反彈稍微做一下0050,短線就會出掉了,再看看結果如何,根據過往國安基金的勝算,應該還算可以期待。
上一波跌下來,仔細看一下三個月的操作,其實多少還是有虧到。以實現損失約8%......雖說如果沒有照紀律會更慘就是。
趁這段時間,就多讀書吧。坦白說是被北齋的封面吸引到的,但內容講銀行/金融史真的非常鉅細靡遺。從達文西(李奧納多)的父親開始娓娓道來......果真有錢人才能搞藝術呀!
結果說好的詩詞賞析............反正這部落格也沒啥人在看就是!
3/26 更新,偷雞不著蝕把米的丟了1000元。看來短線就別碰了ˊAˋa
2020年2月18日 星期二
新型冠狀病毒的臨床防疫、居家對策(翻譯)
作者:高山義浩
新型冠狀病毒感染(COVID-19)的臨床表徵,大致上已漸漸被大家所了解。透過了解敵人的樣貌,就能制定相應的作戰方針。為了疫情的控制,在疫情初期的封鎖(爭取時間),這可以說是發生早期的要達到的首要目的。而後是疾病開始進入流行時,個人、家庭、學校、機構、醫院、公司行號......應該進行的準備。
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臨床表徵可大致分為兩大類:
第一種是為時一週、類似感冒的症狀,接著就痊癒了,這樣的輕症患者佔大多數。雖然是新型冠狀病毒的感染者,但沒有嚴重的發病症狀,就像一般的感冒。差別在於普通感冒大約2~3天會痊癒,新冠病毒的感染症狀持續時間較長。
第二種是持續一週左右類感冒的症狀,伴隨倦怠感和呼吸困難;部分人會出現浮腫或嚴重的下痢等症狀。這種病程在高齡或有其他共病的患者比較常見,但也可在健康的壯年病患發現這樣的病程;兒童則幾乎沒有觀察到這樣的狀況。
從感染病毒到發病平均約有5日(1~11日)的潛伏期,病程進展到需要住院的重症約需要10天(9.1~12.5日);目前認為傳染性最強的時間帶約在發病後3~4天,但重症化的病人即使已超過這時間仍保有高度傳染性,住院後可能引發院內感染。
年輕和高齡的病患病程不相似,重症化和致死率也應該分不同年齡層討論。另外,目前雖然沒有以年齡分層的流行病學報告,但以個人(高山義浩醫師)粗略的印象,年輕患者轉重症和死亡率趨近於0%;然而另一方面,高齡患者則約有10%會惡化為重症,死亡率則約1%。這僅是個人粗淺的估計,但請將需要看護的老人或入院病人,視為高風險族群。
綜合以上,來談談現階段應該注意的事項。現在對於流行的防範已經漸漸不是主要的目的了(雖說該做的還是要做…)。接下來的更重要的是如何減少重症的病人,特別是盡可能的投注全力減少因新型冠狀病毒造成的死亡。
也就是說,要盡力避免年長者和有基礎疾病的人受到感染。並且要盡力的預防院內感染。所謂有基礎疾病的人,包含糖尿病、高血壓、腎臟病等需要長期服藥的慢性病患者,以下將這些人稱為高風險群。
家中有高風險族群的家庭,為了避免把病毒帶進家中,建議在玄關放置消毒用的酒精,進門當下,請徹底的進行雙手清潔。買不到酒精的話就用濕紙巾或手帕代替(聊勝於無,有總比沒有好);總之,一定要在門口就先消毒雙手,等進門又到處摸摸了門把等東西後,才進到洗手台洗手,這樣為時已晚。
同住的家人如果有感冒症狀,在痊癒前應該避免和高風險族群進行接觸,病在家中進行隔離。感冒的人在離開房間時務必戴口罩、用酒精消毒手部,盡量不要在房間外到處亂摸,如廁後一定要用酒精和紙巾消毒有接觸過的地方,洗澡的順序也盡量排在最後,絕對不要共用浴巾。
大概發病後一週左右請努力採取這樣的隔離措施,如果隔離上有困難,請考慮暫時讓高風險群者疏散到親友家。
另外,請避免只是感冒症狀,卻為了確認是否為新型冠狀病毒而到急診求診。一來因為急診有眾多狀況不佳的高風險族群就診,請不要傳染給他們。另一方面,急診有也可能真的有重症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,原本只是「普通的感冒」卻到急診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回家。
病毒流行期間,高風險族群的人請盡量在家休養、避免和人群接觸為最重要的。為了降低去醫院感染的風險,每個月的定期回診改為三個月一次、延長慢性處方簽等都是可以考慮的。請與自己的家庭醫師討論看看。
年長者的養護機構的感染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一環。100位居民的機構如果爆發新冠病毒感染,要做好至少30人以上發病、10人以上需要送急診、數人死亡的準備。為了避免這樣的事態,要盡全力做好感染管制措施。
感控的第一步是避免外來病源入侵,流行期間原則上停止所有探視,親屬帶東西來也盡量搬到玄關就好,不得已需要探視的場合則應該在玄關徹底消毒雙手、避免進入浴廁等公共空間。
機構職員的部分,在入口處消毒手指是必要的,另外每天早上應該由管理者統一測量體溫而非自行管理;即使只有輕微的症狀也絕對要在家休養,千萬不要來工作;如果在工作中出現症狀,也應該馬上返家休養;再說一次,絕對不可以讓有症狀的人和機構居民接觸。
在病毒流行期間,要做好機構人力減半的準備;在這樣的時候,不是要將所有的業務都繼續下去,依照現場的判斷做覺得當下該做的事;而要確定好優先該做的核心事務,在居民的配合下,如何將業務精簡化是決勝的關鍵。
另一方面,長照機構最困擾的應該是日間服務;非機構住民要做到徹底的感染管控基本上是不可能的。日間照顧到底要如何運作呢…。最好的處理方式,應該是在疾病流行期間暫停所有日間照護服務。
當然,暫停日間照護需要用居家訪視來取代,讓原本日間照護的職員改為巡迴訪視,這樣增加的工作量不可能由單一機構負擔;我想應該是由鄉鎮市區的衛生部門主導,盡早與公所進行對話與協商。請現在就開始進行洽談。
===
【注1】
本文和所附的圖表皆為不主張著作權請大家自由使用。引用者可依照自身情況因地制宜進行改作,然而更動的部分請不要使用本人(高山義浩)的名義,謝謝。
翻譯、引用自高山義浩醫師臉書,已取得當事人同意。
迄2020年2月18日 13:32
譯者:陳虹儒
校對:江孟庭
2020年2月7日 星期五
20200207 時事小感,關於木馬班機
關於國台辦突然要讓湖北的台胞回台。相較於一開始的那種強硬不給,現在是強硬要塞。先不講政治計算,讓染病後再送回這種太高明的計畫。如果真的這麼高明也不會搞成這樣就是......。我想可能可以由此側面觀察,包括方艙集中營等等。可見湖北的醫療以外,連軍事動員都已經無法控制疫情。
接下來應該也會加大各國撤僑,甚至是半強迫的幫助各國把僑民撤回。而湖北境內很可能會出現一場人道悲劇。加大進行簡單檢疫,任何發燒的都直接強迫進入集中營。甚至順便清理一些政治犯。彌留之際直接焚燒。而這些都會出現在趕出所有外國人,媒體,並且斷網之後。反正清理完只要說都是因為疫情因素。而黨的領導非常果斷以免影響其他省分。對其他省分的人而言,也可以滿足一種報復心理。用以控制輿情。
之後會出現的是非常殘酷的,因此甚至連現在已經染病的台籍人士,也會盡力的運送出境。其他國家亦然。原本,不許台灣人撤離的原因,除了政治考量,相信也還是政治考量。但主要的政治考量應該是展現國力,因此在當地醫療(包括軍事、各地協助支援)還沒完全潰敗的情形下,給予受感染的樣板台灣人最高級的對待,或許能夠達到很好的外宣效果。我想這是原本預期的。然而這過程,在在果於高估該國的醫療、動員實力。以及對傳染病的土包思想,認為封閉邊境即可達到效果。然而真實世界並不是如此,人們有各種求生、陷害他人等本能。每次大型事件爆發,都可以看到人性中最真實,最善良以及最邪惡的一面展現。
而後的發展,大概不出以上幾點。當死一個人的時候,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活生生的人,甚至是一個家庭;然而當死一萬人時,我們看到的就只是數字。對於中國政府而言,相信他們現在看到的也已經是數字了。他們更在意的,應該會是維穩,以及未來的經濟問題可預見的壓力。然而,即便以暴力手段將所有可能有疫病的病人如牲畜般趕盡殺絕,這樣體制所帶來的不穩定性,已經在在影響了全世界的觀感。當然也因為人力成本的上升,工廠、產業鏈的轉移一定勢所難免。而這樣的疫病,由於無症狀、輕症且具備傳播力感染者的存在,對於軍隊的集結也會有很大的影響。
可以預見的,未來數年一定是個大時代的變局。
和平島的外海.......恩!
最後,一點碎碎念的人間觀察。口罩的佩戴,反應出的比起理性的防疫,更多是感性的不信感。因此,反而在熟人面前會鬆懈,而最可能影響到的反而是最親近的人。再者,其實醫療口罩主要的目的與功能應該是保護他人。當大家都戴口罩時,自己真的安心許多。
而最後這批撤離,相信政府也不會擋得住,除了國台辦的藉口外,應該還是已經失控到連軍隊都難以管理,所以才加大各國撤僑動態,也為了之後清鄉做準備。如此一來,醫療人力絕對匱乏,很可能會從各家醫院徵調PGY人力(然後列入明年評鑑項目)以應對吧......。
接下來應該也會加大各國撤僑,甚至是半強迫的幫助各國把僑民撤回。而湖北境內很可能會出現一場人道悲劇。加大進行簡單檢疫,任何發燒的都直接強迫進入集中營。甚至順便清理一些政治犯。彌留之際直接焚燒。而這些都會出現在趕出所有外國人,媒體,並且斷網之後。反正清理完只要說都是因為疫情因素。而黨的領導非常果斷以免影響其他省分。對其他省分的人而言,也可以滿足一種報復心理。用以控制輿情。
之後會出現的是非常殘酷的,因此甚至連現在已經染病的台籍人士,也會盡力的運送出境。其他國家亦然。原本,不許台灣人撤離的原因,除了政治考量,相信也還是政治考量。但主要的政治考量應該是展現國力,因此在當地醫療(包括軍事、各地協助支援)還沒完全潰敗的情形下,給予受感染的樣板台灣人最高級的對待,或許能夠達到很好的外宣效果。我想這是原本預期的。然而這過程,在在果於高估該國的醫療、動員實力。以及對傳染病的土包思想,認為封閉邊境即可達到效果。然而真實世界並不是如此,人們有各種求生、陷害他人等本能。每次大型事件爆發,都可以看到人性中最真實,最善良以及最邪惡的一面展現。
而後的發展,大概不出以上幾點。當死一個人的時候,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活生生的人,甚至是一個家庭;然而當死一萬人時,我們看到的就只是數字。對於中國政府而言,相信他們現在看到的也已經是數字了。他們更在意的,應該會是維穩,以及未來的經濟問題可預見的壓力。然而,即便以暴力手段將所有可能有疫病的病人如牲畜般趕盡殺絕,這樣體制所帶來的不穩定性,已經在在影響了全世界的觀感。當然也因為人力成本的上升,工廠、產業鏈的轉移一定勢所難免。而這樣的疫病,由於無症狀、輕症且具備傳播力感染者的存在,對於軍隊的集結也會有很大的影響。
可以預見的,未來數年一定是個大時代的變局。
和平島的外海.......恩!
最後,一點碎碎念的人間觀察。口罩的佩戴,反應出的比起理性的防疫,更多是感性的不信感。因此,反而在熟人面前會鬆懈,而最可能影響到的反而是最親近的人。再者,其實醫療口罩主要的目的與功能應該是保護他人。當大家都戴口罩時,自己真的安心許多。
而最後這批撤離,相信政府也不會擋得住,除了國台辦的藉口外,應該還是已經失控到連軍隊都難以管理,所以才加大各國撤僑動態,也為了之後清鄉做準備。如此一來,醫療人力絕對匱乏,很可能會從各家醫院徵調PGY人力(然後列入明年評鑑項目)以應對吧......。
2019年12月12日 星期四
緣起
作者:江孟庭
浮沉在當今世上,隨著網路科技的進步,資訊的速度越發快速。人們,隨時都處在資訊轟炸的狀態之下,快速的閱讀,吸收資訊,又快速的編輯文章、影片,或吸引流量,或滿足虛榮。進入短歌領域即將邁入第六個年頭,而深入研究京都學派哲學也過了數年。人與人透過媒體的交流隨著科技進展,越發便利,也越發急躁。開始兩產思考,與對「知識」定價,利用網路流量、影片觀看量,換成各種議價籌碼。我們,在塵世的紛擾下,是否忘記人是甚麼。
1300年前成書的《萬葉集》,記載著當年人們的各種愛恨情仇。收錄了從皇室,高官,到邊境防人(古代兵役,多從農家徵召,至少三年)的各種戀歌,相聞,輓歌。或有婉約,又或惆悵。直到今日,57577的和歌仍透過31文字透著他直抒胸懷的魅力。可惜當代,即便在日本,能吟詠和歌的人口也因戰後政治,教育因素大量減少,更遑論台島。上田哲二先生曾與陳黎共同出版《台灣四季》,內容收錄了曾經於本島生活過的點點滴滴。詩中有芭蕉,苦楝,台灣欒樹(栴檀)等,東台灣的詩作則常見到著美崙山的倒影。戰後,台灣仍有台灣歌壇等結社,出版了《台湾万葉集》及其續篇。至今,又過了20個年頭。
這個月初,受邀到中央研究院演講中村雄二郎的《共通感覚論》,源自西田幾多郎的當代日本哲學,對於佛學,現象學以及如何作為人這世界中存在等,都有深入的體察。凡事講求迅速,文章講求流量,學術講求Impact Factor的當今現下,希望能透過這個空間,提供些深入內心,探索自我的能量。透過前人活在這世界的證明與體察,以哲學的角度,詩歌的眼光,一同在這紛擾的網路世界中,結廬,成就一分人間淨土。
在此,預計從和歌最早的起源,古事記開始逐章解讀,並不定期更新京都學派哲學與和歌賞析。
浮沉在當今世上,隨著網路科技的進步,資訊的速度越發快速。人們,隨時都處在資訊轟炸的狀態之下,快速的閱讀,吸收資訊,又快速的編輯文章、影片,或吸引流量,或滿足虛榮。進入短歌領域即將邁入第六個年頭,而深入研究京都學派哲學也過了數年。人與人透過媒體的交流隨著科技進展,越發便利,也越發急躁。開始兩產思考,與對「知識」定價,利用網路流量、影片觀看量,換成各種議價籌碼。我們,在塵世的紛擾下,是否忘記人是甚麼。
1300年前成書的《萬葉集》,記載著當年人們的各種愛恨情仇。收錄了從皇室,高官,到邊境防人(古代兵役,多從農家徵召,至少三年)的各種戀歌,相聞,輓歌。或有婉約,又或惆悵。直到今日,57577的和歌仍透過31文字透著他直抒胸懷的魅力。可惜當代,即便在日本,能吟詠和歌的人口也因戰後政治,教育因素大量減少,更遑論台島。上田哲二先生曾與陳黎共同出版《台灣四季》,內容收錄了曾經於本島生活過的點點滴滴。詩中有芭蕉,苦楝,台灣欒樹(栴檀)等,東台灣的詩作則常見到著美崙山的倒影。戰後,台灣仍有台灣歌壇等結社,出版了《台湾万葉集》及其續篇。至今,又過了20個年頭。
這個月初,受邀到中央研究院演講中村雄二郎的《共通感覚論》,源自西田幾多郎的當代日本哲學,對於佛學,現象學以及如何作為人這世界中存在等,都有深入的體察。凡事講求迅速,文章講求流量,學術講求Impact Factor的當今現下,希望能透過這個空間,提供些深入內心,探索自我的能量。透過前人活在這世界的證明與體察,以哲學的角度,詩歌的眼光,一同在這紛擾的網路世界中,結廬,成就一分人間淨土。
在此,預計從和歌最早的起源,古事記開始逐章解讀,並不定期更新京都學派哲學與和歌賞析。